保病人還是保器官?豬腦“死而復生”引發(fā)的倫理思考
眾所周知,哺乳動物大腦會因缺氧而帶來不可逆的損傷。但最近,“豬腦復活”的話題刷屏網(wǎng)絡,顛覆了人們的認知。
近日在《自然》雜志上發(fā)表的一項開創(chuàng)性實驗發(fā)現(xiàn),大腦其實比我們想象的更具適應力和復原能力。在這項實驗中,神經(jīng)科學家創(chuàng)造了一個人工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,成功地恢復了屠宰4小時后豬腦的部分功能和結構。這些豬腦來自美國農(nóng)業(yè)部一家食品加工廠,雖然沒有恢復意識的證據(jù),但在幾個小時沒有氧氣的情況下,豬腦仍可在人工系統(tǒng)的支持下維持關鍵功能。
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(yī)學院生物倫理學系Stuart Youngner博士在評論這項研究時說:“我們總是認為,缺氧幾分鐘后大腦就死了。但這項研究挑戰(zhàn)了以往對死亡的定義標準?,F(xiàn)在,我們或許要面臨的倫理問題是:我們應該什么時候放棄救治一個人?”
在豬實驗中,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人工灌注液幫助腦細胞維持其結構和某些功能。所謂“復活”的豬腦其實僅能正常代謝,卻無法產(chǎn)生意識。
人類的急救技術,如心肺復蘇術,也被設計用來給大腦供氧,防止大腦受損。一段時間后,如果患者對復蘇術沒有反應,急救團隊就會宣布死亡。
復蘇術的持續(xù)時間并不固定,因國家、急救醫(yī)療隊和醫(yī)院而異。豬實驗取得了可喜的結果,但也讓加劇了何時停止急救的爭議。
“在急救過程中,急救小組必須做出從保病人到保器官的關鍵轉變。在歐洲,當急救隊宣布一名患者死亡時,他們就會停止復蘇術,開始將血液循環(huán)到器官,以保存器官,為移植做準備。”Youngner說。
(出國看病專業(yè)機構好醫(yī)友注:目前醫(yī)學上通行的死亡定義標準,有腦死亡和心臟死亡。中國目前只承認心臟死亡,即心臟停跳為生命終結。而發(fā)達國家多采用腦死亡標準。早在1968年,美國哈佛醫(yī)學院特別委員會就提出了腦死亡標準。腦死亡標準對極大推動了器官移植,因為如果等到心臟停跳再摘取器官,大多已失去移植的價值。)
但這可能涉及某些極端情況。一些器官恢復團隊甚至會在一個人被宣布死亡后,用工具切斷大腦的血液循環(huán),從而保存器官為移植做準備。
豬實驗表明,對大腦進行復雜的灌注可能會維持腦細胞功能。如果豬實驗使用的那些技術能夠被人類所采用(雖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),那么一些因災難性缺氧被宣布為合法死亡者,未來可能有腦復蘇的潛力。
大腦復蘇技術的進步,讓我們面臨著重大選擇:什么情況下繼續(xù)搶救一個病人,什么情況下宣布他們死亡--這樣可能會讓五名或更多患者從器官移植中受益。
研究者認為,這項實驗是一項“重大的科學進步”。它提出了一種誘人的可能性,即在某些情況下,缺氧導致的嚴重腦損傷風險或許是可逆的。并且,研究認為神經(jīng)元的死亡是可以被阻止的,這讓許多難治性疾病帶來了新的希望。
“豬腦在許多方面與人腦相似,因此這項研究引起巨大關注。”Hyun說。“我們希望在器官捐贈和臨終護理的問題上,決策者能提前進行更多思考。”
2019-04-25 17:07
好醫(yī)友小編